工装采购中的“尺码表匹配误区”解析
2025年11月05日
别被表格骗了:尺码数据匹配的三大陷阱
在批量工装采购中,尺寸数据错误是最常见也最难追责的问题之一。许多采购人员认为只要拿到“完整的尺码表”就没问题,实际上,尺码表中隐藏的细节误差,可能导致整批成衣穿不合体。
一、不同厂家,尺码定义不同
同样的L号,在不同品牌可能差距达4厘米以上。采购前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实测数据,而非“L=175/92A”的模糊标注。
二、性别与体型参数未区分
常见错误是男女混用同一尺码表。女性版型的胸腰比与男性不同,应单独确认曲线参数,否则易出现肩宽合适但腰围偏松的情况。
三、测量方法未统一
肩宽、袖长、后衣长等维度若未标明“平铺量”或“立体量”,数据无对比意义。建议采购方在合同中明确测量方法标准。
总结: 尺码表不是数字游戏,而是版型语言。采购人员若能看懂“厘米背后的逻辑”,就能避免70%的成衣退换风险。
如有任何问题,可以随时添加微信免费咨询,微信号:1465770699
下一篇: 报价低≠便宜:工装单价构成的真实逻辑
上一篇: 采购工装时,为什么要关注缝纫线的等级
